前几天的文章里, 我们首先看到了去中心化社交网络要能够开始流行起来,需要解决用户进入门槛的问题, 一旦这种门槛能得以突破的话, 谁不想掌控自己的身份、数据和社交? 谁愿意寄人篱下? 现在的问题是,去中心化应用的使用门槛还太高,太不便利,这样自然就让大部分仍然寄居在中心化的服务之下。
接下来,我分析了AI Agent 可能会成为解决上面说的问题的一个突破点, 现在 LLM 正日新月异地发展,AI Agent 成为人人可用的产品已经成为可能。 这就是说这一波的 AI 反而可能对去中心化应用,尤其是社交网络应用是一种突破性的推动作用。
有了这些就够了吗?我觉得有了这些之后, 去中心化社交应用成长起来,人们立刻会发现区块链、加密货币、去中心化身份的价值和重要性。 虽然 去中心化身份、区块链、加密货币 这些技术早就已经开始发展, 也有很多人想了各种办法把这些技术应用在去中心社交网络, 但是因为前面的前提没有成立,即使这些技术能解决一些关键问题, 用户也还是难以接受。 但当去中心应用的门槛不再的时候, 当人们想要去中心化应用的时候, 这些重要问题就必然浮现, 幸运的是,我们已经提前有了答案。
去中心化身份/可验证证书(DID/VC)
在中心化服务的时代,我们的身份都是服务提供商提供,并且“借”给我们用的。 虽然我们没有拥有这些身份,也有可能遭遇到封锁等问题,但是毕竟这是比较小概率会发生的事情, 由服务商统一管理这些身份带来的好处是,这些身份不可能重复冲突,大家都会“信任”服务商,因此我们在用户资料、资历等方面需要信息,只要服务商提供就可以了。
去中心服务里,没有这个角色来给每个人分配身份,那么怎么办?一旦去中心化,就会有这样的问题。
想一想在这个去中心化的现实世界里,有多少人同名同姓? 你一定希望可以自由地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字,而不希望你起个名字也需要某个人批准,或者某个“名字管理局” 通知你, 你家的娃不允许叫 Bob,请你选择用 Bob346, Bob456...
W3C 的 DID 正是为解决这样的问题而生的! 在此之前,还有 OpenID, WebID, Indie ID 等等不同的建议标准和实现, 而DID 在 2022年成为了 W3C recommendation,也就是W3C的推荐标准!更棒的是, W3C的 DID 不仅仅考虑到这样一个标识符的问题,还考虑了更多验证问题,这就是 VC (Verifiable Credentials,可验证证书)。 DID 和 VC 的搭配能完美解决在去中心的系统下, 如何有效地解决身份的问题。
我们 ArcBlock 从 2019年开始就加入了 W3C CCG (开发 DID 背后的小组)成为贡献者之一,我们也成为了 DIF (Decentralized Identity Foundation)的成员之一,一起推动DID/VC 的实现。 在ArcBlock 的系统中,我们从 2019年就采用了 All-in 的态度,任何 ArcBlock 系统中涉及的ID 都采用了 DID,任何我们需要使用的证书都采用了 VC 格式。 我们的平台已经成熟运行了 5 年的时间,经历了无数的实战的调整和迭代, 当去中心化应用成为大众需求的时候,我们的平台能大放异彩。
加密货币(包括NFT)
在去中心化的社交平台上,加密货币 和 NFT 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。事实上这部分的价值非常多而明显,也许都已经不需要我来做更多的说明,我这里罗列一小部分我想到的作用:
- 没有中间人的支付
- 去中心化信息、资源和服务的自动交易
- AI Agent 之间的自动服务和资源协商和交换 - 这会很有趣,每个人的Agent 可以互相Ngotiate 并且交换资源和服务,要想让 AI Agent 来交易,毫无疑问应该使用加密货币!
- 通行证、会员、资格证明等 - 这是 DID/VC 的最佳应用场景, 而 VC 是需要载体的,毫无疑问基于加密货币的 NFT 是最适合的载体
区块链
区块链其实是一个基础架构:
去中心化的运行环境需要区块链的支持。
加密货币需要区块链网络。
DID 也需要区块链网络, 虽然 W3C 的 DID 并没有严格规定必须采用区块链技术,但是采用区块链技术是最可行也最普遍被接受的实现 DID/VC 的基础。
有了上面的这些需求, 对区块链的作为基础架构需求是一个必然。 值得注意的是,去中心化的社交服务可能需要的不只是一个区块链,而是可能需要多个不同的区块链,分别解决不同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