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人知识管理: 个人站点上自己的笔记

Robert’s MetaMask
2023年8月13日
cover

可以随手很方便写,也可以很容易分享。 有些应该高强度加密,需要很安全,因为人总会把一些需要保密的东西放在笔记里。

可以在iOS,android 等处有很方便的分享目的地,这样笔记方便计入。

也应该能非常容易从别人那里收集,最终分享的笔记本身成为一个去中心化的个人知识网络。


一个写作的过程是:

  • 收集一些随笔,不一定要写很多 (有点像twitter早期那种“碎碎念”)
    • 有的收集也包括别人的东西:文章、链接、摘录
  • 因为只是自己的笔记,可以不拘泥形式,不需要完整
  • 有时候有一些感想,但写了一段时间后,累了,或者没兴趣了,可以及时刹车(这种相当于自己的note)
  • 有些不成型的想法其实想分享给少数的人来收集反馈,或激发讨论,但这时候未必想写成文章
  • 有了上面这些素材,想写成一些文章的时候就更容易了,这时候可以从素材加工为文章,现在有AI 后可以更有效率让 AI来帮助成文
  • 上面这些需要一种机制来建立联系,这就是为什么 logseq,Obsidian 等受欢迎的原因


好的笔记应该是一个local first 的线上系统, local first 意味着不需要依赖网络就可以写和读, 而线上系统意味着不需要依赖自己的设备。 某种角度而言,Apple 家的Note 是少数能达到这样local 和 线上统一的产品。


如今浏览器是一个最主要的阅读途径,因此能从浏览器里记录和摘要内容是一个必需的能力,所以浏览器插件可能是必不可少的。


在过去20年里,从 del.icio.us 开始,出现了一系列这种网摘类型的服务,diigo,digg,read it later (pocket), evernote, notion, ... 但一个难逃的宿命是,这些服务全部是中心化的免费服务,因此服务不在了,用户的个人数据就没有了, 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去中心化个人自主的笔记。


个人笔记也是和现在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的 LLM 一个完美的结合点, 采用大语言模型的 AI 对自己的笔记、收藏进行自动的分类、整理,以及在查询、写作的时候更自动化发现和关联,会让个人知识管理上一个更高的台阶。 关于这个主题, Indigo 的这篇文章不错,

构建外脑 / 智变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
本文将探讨在新一轮的 AI 变革之下,如何用新工具来帮助扩展大脑思维与记忆的边界,以及知识工作流的新方法,激发潜能,构建外脑(ExoBrain)
favicon
https://www.indigox.me/build-exobrain/


你获得 0 积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