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SocialFi 这个概念火了,Friend.tech 作为开始一下子引领了多个类似的“仿盘” (业内似乎喜欢这么称)成了最近的热点。
Friend.tech 和其copycat们这种玩法的核心是:你花钱买某个人的Keys(shares/tickets... 各种各样的叫法,但意思是一样的)就马上成为某个人的“朋友”,可以加入其专属的聊天室,当然同时随着购买,这个Key的价格就自动水涨船高,你的“朋友”的“身价”也节节高升。 的确这看起来就是一个庞氏, 在这个游戏中,没有价值被创造,只有后来的人用更高价推动了价格的上涨。 这里有一篇写得比较完整的关于Friend.tech的报告(不过是收费的):

Friend.tech 模式是社交吗?
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, 一个简单的问题“可以用钱买到友谊吗?” 在现实生活中,金钱可以为我们提供物质上的便利和享受,但它无法买到真正的友谊。真正的友谊建立在互相理解、支持和信任的基础上,无法被金钱所取代。金钱可以带来表面上的友好,但真正的友谊需要更多的付出和真诚。
历久弥新的社交关系更像是PoW (工作量证明),因为它们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投入来维持和发展。就像PoW需要矿工不断计算和验证交易一样,社交关系也需要双方不断的沟通和互动来保持稳定和健康。只有经过时间和努力的考验,这些关系才能真正强大和持久。
商业合作伙伴的关系也许更像 PoS (权益证明), 因为商业合作伙伴的关系通常是基于相互信任和共同利益的,就像PoS中的权益证明一样。在商业合作中,双方都需要展示自己的价值和贡献,以获得对方的认可和信任,从而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。这种关系类似于PoS中持有更多代币的人更有可能被选为验证者的机制,因为他们展示了对网络的投入和承诺。
花钱就能买来的,可能根本不能算得上社交关系。类似更多的社交场景,比如“身份”和“地位”是什么?我们经常被各种商业的手段诱导了, 比如 我们常见的各种“贵宾卡” 是“身份的象征”吗? 其实不是,更严格那叫“客户忠诚计划”的资格证明, 只是让商家知道你给他们贡献了多少收入,以便激励你花更多钱的手段。 其实任何你只需要花钱(不论是直接买,还是按照其规则来购买)就能获得“身份” 可能都不能算是一种地位, 而只是一种表面的象征。真正的地位和身份是通过个人的成就、品德和社会地位来体现的,而不是通过购买力来获得的。所以,我们不应该把“贵宾卡”等物质符号过分看重,而是应该注重自身的实际价值和贡献。
总结下来, Friend.tech 这类东西并不是正经意义上的social network, 但“存在的就是合理的”: 它也为庞氏爱好者、幻想暴富的人、以及自恋的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来连接起来,促进交流和分享,尽管它的功能和目的与传统社交网络有所不同。这也未尝不是一种应用的发展。
人是寻求地位的猴子(Status-Seeking Monkeys)
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一篇过去分析社交网络的这篇文章“Status as a Service”:
有一篇中文版在这里:
这篇文章文章非常长,但观点很值得看。 尤其如果用这篇文章的观点来结合思考 Friend.tech 当下的状态,可能很有意思。 这篇文章写作的时候 ICO正流行,因此作者特别提了一段社交网络和ICO关系的观点,可以说是一种 web3 social 的预言:
1. 每个社交网络都会发布一种新的社交资本。
2. 你必须出示工作证明(POW)才能获得 token。
3. 随着时间推移,每个社交网络上挖 token 将变得越来越难。
4. 许多人都看不懂、不愿看社交网络和加密货币。
这段话其实很有意思,对friend.tech而言,在这个网络上要获得社交资本的主要方法是卖出足够多的key,并让人能持有者,这样自己可以获得更高的价格。这结合Friend.tech最近狂热的支持者王峰刚刚举办的活动来读,会很有意思: